2022年2月24日,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原创展览“色丝绣艳——广州博物馆藏花鸟织绣展”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正式展出。广州博物馆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,通过出土挖掘、调拨移交、征集购买、接受捐赠等途径,现有织绣类藏品已初具规模,达2000余件,其中大部分为广绣织品。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68件(套),承载着广博人对于整理与研究织绣类藏品的心血,展现了广州博物馆馆藏服饰织绣的工艺特色与风格。
色丝绣艳,鸟悦花芬
花鸟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喜爱吟咏的题材,也是人们装点衣饰的重要纹样。明清时期,是我国织绣工艺发展的鼎盛期,绣工们以精巧的构思、纯熟的技艺、多变的针法,运丝如笔,将大自然中生机盎然的飞鸟禽虫与色彩妍丽的花草树木绣入衣饰,制作出神韵灵动、托物寓兴、工艺卓越的织绣品。本次展览分为三部分展现明代至民国时期我国织绣技艺之妙、寓意之吉以及时代变迁中不断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。
第一部分 神形毕肖
,,约搏以太坊(www.eth0808.vip)采用以太坊区块链高度哈希值作为统计数据,约搏以太坊游戏数据开源、公平、无任何作弊可能性。
这一部分向大家展示广绣的技艺之精与匠人之心。伴随着我国织绣技艺的不断发展,匠人们通过一针一线将世间万物描摹在织布上,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。清代织绣中花鸟的表现技法更加丰富多样,花草鸟兽纤毫毕现,如若天成,营造出无限生机。
第二部分 传神取义
这一部分主要讲述花鸟刺绣中包含的吉祥寓意。纹样是织绣的灵魂所在。明清时期的织绣,纹必有意,意必吉祥,如牡丹喻富贵、石榴喻多子、兰花喻君子、仙鹤喻长寿、蝴蝶象征美好吉祥等。人们习惯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寄托在纹样之中,将“形”与“意”结合,让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、一物一禽通过绣工们的艺术创造,构成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纹样,寓情寄意。
第三部分 多元重塑
这一部分突出了广绣的与时俱进之新。19世纪末20世纪初,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,中国传统花鸟纹织绣的使用和创意也有了空前的发展。精美的挽袖、补子等被改制成西方人喜用的托盘、攒盒、手袋,马尼拉披肩(广绣大披肩)也因西方人的喜爱而诞生,而中国也在西方思潮影响下掀起了一股“文明新装”风潮。此时的织绣因不同时域、不同民族而呈现出风格各异、情调相殊的多元之美。
精品文物赏析
红木雕八仙框白缎地绣花鸟纹挂屏(清代)
评论列表 (0条)